2017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2017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B.尊重食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A、C表述有误,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2.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错误在于 A.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接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观。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歪曲反映,而题目中的观念认为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直接的反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3.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A.20.5万元 B.20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价格。从题意得出,不变资本c为15万元,可变资本v为5万元,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得出剩余价值m是2万元,故生产价格=c+v+m=15+5+2=22,所以答案选D。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A.法人资本所有制 B.私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所以答案选A。 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形式是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个体经济指的就是农业和手工业,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的是合作社经济的过渡形式。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6、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 A.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B.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答案】A 【解析】推进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项“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7.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论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居于引领地位,它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所以本题选B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余三个全面都是围绕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 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重大制度创新是() A.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量 B.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9.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 A.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B.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C.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 D.从侵占中国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法国德国三国干涉还辽,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才狂潮。因此,本题答案选B。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