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下列关于听证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将要作出责令停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进行听证 B.行政机关将要作出责令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规定,应当进行听证 C.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D.经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当事人应适当承担听证费用 答案:D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听证:第一,行政机关将要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第二,经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程序依据下列程序进行: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2人代理;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质证;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4.下列法律法规中,不属于我国行政救济法范畴的是()。 A.行政复议法B.行政许可法 C.行政诉讼法D.国家赔偿法 答案:B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分为诉讼救济和诉讼外救济:诉讼救济就是行政诉讼法;诉讼外救济包括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申诉和立法救济。行政许可法不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5.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不适用司法赔偿复议程序的国家机关是()。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D.监狱管理机关 答案:A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司法赔偿复议程序。该程序仅适用于公安机关、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监狱管理机关、看守所等,不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国家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情况。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在经过先行处理程序之后,受害人应当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由赔偿委员会做出决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6.下列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政府信息公开具有公开主体广泛性的特征 B.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 C.公民可以采取书面形式申请获取政府相关信息 D.只能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 答案:D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府公开信息的相关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主体的广泛性特征,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除行政机关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起诉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限从公民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年。 A.1B.2 C.3D.4 答案:B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根据司法解释还应当注意以下三项关于起诉期限的特殊规则:第一,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可以起诉。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此限制。第二,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相对人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三,相对人不知道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做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做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8.下列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告的举证责任范围不限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C.法院依职权取证和原告的举证责任不处于同等地位 D.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答案:B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法规定由被告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行政机关的举证范围不只限于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还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及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