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辖地 地方:行中书省 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澎湖巡检司. 广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岭北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6、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