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A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较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组合学习又称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复数包含了实数和虚数,自然也包括自然数,所以是总括学习,排除BCD,正确选项为A。 11.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正是运用了该策略。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激情 [答案]B 解析: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正是移情的表现。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B 解析:古德莱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他认为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14.《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君子之教,喻也”意思为: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其具体内容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5.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答案] A 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学科基本知识。 16.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 B 解析:教材的编写方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教材编写方式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的教学内容有贯穿,并有利于学生强化知识体系。 17.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C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C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题目中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属于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19.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V“,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絶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A 解析:所谓延迟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题目中教师的做法就属于延迟评价。 20.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答案]C 解析: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22.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 【参考答案】 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徳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参考答案】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 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材料中发生家校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未达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家访注意事项: 1)提前与家长沟通做好相关准备, 2)明确家访的目的性。 3)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实效性,与家长沟通中做到尊重、平等。 4)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 25.王老师出示问题:毎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笞案】(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回答,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材料中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还引导提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主体。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材料中当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外也体现了王老师的生成能力。 最后,王老师体现了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人,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当小杰有想法但是无法表达清楚时,老师并没有遏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小杰的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岀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情况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题从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激励鼓励学生这些维度阐述也可得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第一、营造氛围,生成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第二、抓住契机,开发资源 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迅速思考作出判断,如果是正确的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坚决利用,反之我们要坚决摒除。 第三、善于倾听,再生资源 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回答?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再生资源。 第四、学会取舍,提炼资源 教师要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还要善于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炼就一身慧眼识金的提炼功夫,巧用有效资源,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总之,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存在,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真正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同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