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简答题考试答案 简答题 (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3、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度; 4、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二). 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 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 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 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三). 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 (简答 ) 答: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四)如何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 (简答 ) 答:(一)确立生态补偿的宪法地位 (二)完善相关部门法 (三)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对生态补偿的规定 (四)修改环境保护单行法,建立起一套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相统一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 (五)制定《生态补偿条例》 (六)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政策的法律辅助手段作用 (七)加快建立“环境财政” (八)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 (九)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十)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十一)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技和理论支撑 (五)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六)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答 ) 答: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高能效的,电离、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作为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8页 答:1.科学发展,强化保护 2.环保惠民,促进和谐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5.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6.政府引导,协力推进 (八)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 (简答 ) 答:1、大气相对湿度。 2、风速。 3、温差。 4、气压。 5、降水。 6、日照强度。 7、大气运动。 8、地理位置。 (九)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 (简答 ) 答: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十)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有哪些? 答:1、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 2、建立跨区域治理机构。 3、强有力的民意支持。 4、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5、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6、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用量。 7、做好城市规划,提倡居家节能。 (十一)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答:1.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3.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4.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5.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 (十二). 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简答 )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四)坚持明确责任归责的原则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 (十三)、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